發(fā)布日期:2023-12-10
每到供暖期,各醫(yī)院門、急診都會迎來一大波“呼吸系統(tǒng)不適患者”,今年冬天情況更甚,因多種流感病毒、支原體肺炎病毒等混合感染情況,醫(yī)院內科和呼吸內科就診病人已排起了長隊。醫(yī)生詢問后,部分患者是因為家中暖氣溫度過高造成的“暖氣綜合征”!俗稱“暖氣病”。
說起暖氣病,輕則是人們在暖氣房待久了就提不起精神來,原因是體表毛細血管受熱擴張,導致大腦供血減少,人自然會犯困、頭暈腦脹、反應遲鈍。重則,會引發(fā)基礎疾患人群各類不適病癥。
青島某醫(yī)院專家表示:入冬后,醫(yī)院會經常接診一些因為暖氣太熱、調解不當導致健康出現狀況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者和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太熱或太干的環(huán)境對呼吸系統(tǒng)或者心腦血管影響非常大!
有名患者本身有哮喘,家里供暖之后,哮喘加重,專家接診時見情況不容耽擱,將患者收治住院后做了進一步檢查,原來患者的氣道堵著痰栓!環(huán)境太干燥,導致痰液太粘稠咳不出堵塞氣道。
另有一類患者,原本有心腦血管疾病,供暖以后因為室溫過高、過于干燥,不注意通風、加濕,引起血管擴張,體內水分被大量蒸發(fā),導致血容量減少,血液粘稠度增加,引發(fā)心絞痛。
可見,呼吸系統(tǒng)等一些疾病往往與供暖后溫度過熱有關。小編提醒您!享受暖氣別一味追求高溫度!其實對我們的身體來講,室溫并不是越熱越好!相比溫度過低而言,溫度過高對人體的危害更大。
那么問題來了
暖氣溫暖多少度人體更感到舒適健康?
有無相關標準規(guī)定?
GB/T18883-2020《室內空氣質量標準》中明確規(guī)定:冬季采暖溫度16℃~24℃,相對濕度30%~60%。
GB50189-2015《公共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中規(guī)定了辦公、體育、商業(yè)、餐飲等不同建筑類型房屋的不同室內溫度標準。比如:賓館、住院部全年22℃,商場、門診樓全年9時~20時18℃,辦公、教學樓工作日時間8時~18時20℃。
GB50736-2016《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jié)設計規(guī)范》對室內采暖設計溫度做了明確的規(guī)定:設計采暖時,民用建筑冬季室內計算溫度應按下列規(guī)定采用:
1.寒冷地區(qū)和嚴寒地區(qū)主要房間應采用18℃~24℃;
2.夏熱冬冷地區(qū)主要房間宜采用16℃~22℃;
3.輔助建筑物及輔助用室的溫度不應低于下列數值:浴室≥25℃,更衣室≥25℃,辦公室及休息室≥18℃,食堂≥18℃,盥洗室及廁所≥12℃。
從以上規(guī)范和標準可以看出,我國北方冬季采暖的室內設計最低溫度是16℃,但因地區(qū)差異、家庭習慣、人口基數、房間使用功能等情況不同,室內采暖設計溫度會有不同,但一般不會超過24℃。目前各地室內供暖溫度達標標準在18℃±2℃之間。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輪回,氣溫隨之變化,人體也有著相應的感知。其實人體對環(huán)境溫度的感知相當敏感,對不同的溫度會有不同的感知。國外有關研究表明,當人體衣著適宜且處于安靜狀態(tài)時,室內溫度在20℃比較舒適,18℃無明顯冷感,15℃產生明顯冷感。
也就是說,18℃其實就不冷了,本著提高生活質量、舒適家居的想法,可以將室內溫度設定在18℃~20℃,如果家里有小孩或老人可將溫度提高1℃~2℃。把室內溫度調到28℃,不僅是能源的浪費,對身體來說,也并不會讓我們享受到更舒適。
當室內溫度超過25℃后,室內空氣干燥,間接影響人體自身的體溫調節(jié)功能。冬季,如果室內溫度長時間過高,會影響人的體溫調節(jié)功能,引起體溫升高、血管舒張、脈搏加快、心率加速,人就會神疲力乏、頭暈腦脹、思維遲鈍、記憶力差。同時,由于室內外溫差懸殊,人體難以適應,容易患傷風感冒。
如果室內溫度過低,則會使人體代謝功能下降,脈搏、呼吸減慢,皮下血管收縮,皮膚過度緊張,呼吸道粘膜的抵抗力減弱,容易誘發(fā)呼吸道疾病??赡軙l(fā)基礎疾患人群和老年人心臟供血不足,從而引發(fā)心絞痛或者心梗。小孩可能會上呼吸道感染、手足口病、腹瀉等等。
因此,科學家們把人對“冷耐受”的下限溫度和熱耐受的上限溫度,分別定為11℃和32℃。
溫度到底多少合適?其實還要因人而異,同樣的氣溫,有人感覺熱,有人感覺冷、有人感覺舒適。從人體健康舒適的角度,推薦室內最舒適的室溫范圍為18~22℃,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健康。有的居民寧愿熱得開窗通風也不愿降低供暖溫度的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
為什么說冬季采暖室溫不超過22℃最舒適最健康?(←點擊查看)
冬季采暖室溫多少度合適?專家這樣說!(←點擊查看)
基礎疾患人群主要有哪些呢?
1.有明確冠心病病史患者,譬如有心絞痛、心肌梗死病史,近期3-6個月以內曾經接受過冠脈內支架手術、冠脈搭橋手術等仍有癥狀發(fā)作者。
2.高脂血癥、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患者,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增高的市民,更容易出現血粘稠的情況,增加心血管堵塞的幾率。
3.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又被稱為心血管疾病等危癥,因為血糖控制不好很容易引起心血管并發(fā)癥。
4.高血壓患者,血壓受寒冷影響,波動較大,控制不好就可能引發(fā)心血管疾病。
5.吸煙患者;有明確的早發(fā)家族史(男性<50歲,女性<60歲。有過心腦疾病史)患者。
6.肥胖、不愛運動、整日靜坐、長期熬夜者。
7.體質弱容易呼吸道疾病感染者,增加有基礎心臟疾病的心臟負荷,誘發(fā)心功能不全。
貼士1:調節(jié)室內溫度。室溫控制在18-22℃。如果你是腦力勞動者,那么溫度保持在18℃左右是最佳選擇,因為有利于思考。調節(jié)室內過高溫度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關小閥門。
貼士2:控制室內濕度。濕度40—70%則最令人舒適。增加濕度則可以借助于科學使用加濕器、放置水盆、暖氣上搭濕毛巾等辦法。需要提醒的是,加濕器一定要經常清潔,以免它成為細菌病毒根源地。
另外,買一個溫濕度計對調節(jié)暖氣房溫度濕度幫助很大哦~
貼士3:適量多喝水。如果本身有心衰等不適宜多飲水的情況,則需要在咨詢過專業(yè)醫(yī)生后再決定如何更科學地補充水分。